2025年7月1日,新加坡滨海湾游轮码头,英国皇家海军旗舰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正在举行甲板开放日活动。700名水兵用身体拼出“国安家好”四个汉字,F-35B舰载机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。英国媒体高调预告:这支价值数十亿英镑的舰队将穿越南海争议水域,甚至可能闯入台湾海峡。
48小时后,戏剧性转折上演
当全球目光聚焦南海时,7万吨的钢铁巨兽突然调转航向。它放弃北上日本的计划,全速穿过印尼的巽他海峡,朝着澳大利亚方向仓促撤离。 英国国防部轻描淡写归因于“技术故障”,但这个解释连自家媒体都不买账,从新加坡直航日本仅需3天,绕道澳大利亚却要多花5天时间和数百万英镑燃油费。
真正的压力来自中国海空力量
就在英国航母抵达新加坡当天,中国官媒罕见展示轰-6K轰炸机群挂载实弹的画面。4枚鹰击-12超音速反舰导弹裸露在机翼下,这种能以3倍音速突防的武器,射程覆盖400公里海域,专为航母量身定制。 更关键的是,南海岛礁上的东风-21D反舰导弹已进入战备状态,这种射程1500公里的“航母杀手”,能在雷达锁定后10分钟内完成打击。
双航母形成夹击之势
山东舰编队刚结束西太平洋实战化训练,7月3日停靠香港开放参观。 央视曝光的画面显示,甲板上歼-15D电子战飞机挂载干扰吊舱,这种能瘫痪敌方雷达的利器专门克制隐身战机。 与此同时,辽宁舰正在南海某海域巡航,与山东舰形成南北呼应。 英国《简氏防务》分析指出:解放军已经构建“岛礁基地+机动舰队”的立体杀阵,任何闯入者都如同在枪口下裸奔。
“万国牌舰队”露了底牌
细看“威尔士亲王”号的护航阵容,更像一场多国装备展览会:挪威派出全球最小的“南森”级宙斯盾舰,加拿大贡献舰龄超30年的“哈利法克斯”护卫舰,西班牙临时调来“巴赞”级护卫舰凑数。尴尬的是补给舰——挪威“莫德皇后”号油轮顶着英国米字旗,成为编队唯一的补给支撑。而英国自家仅有的45型驱逐舰“无畏”号,还因动力系统缺陷频发故障,被水兵戏称为“港口女王”。
舰载机半数是“借”的
24架F-35B本应是最大倚仗,但6月中旬在印度迫降的1架战机,至今仍躺在机库维修。致命的是,这些战机有12架来自英国皇家空军,临时抽调导致训练科目都无法完整实施。退役海军少将张召忠犀利点评:“当一支舰队需要借飞机、蹭护航时,它的政治象征意义早已大于军事价值。 ”
人员危机雪上加霜
英国《泰晤士报》披露,皇家海军有2922名官兵因健康问题无法出海,占现役兵力近1/5。45型驱逐舰的餐厅甚至被迫关闭,因为连厨师都凑不齐。相比之下,山东舰官兵刚完成连续18天的远海对抗演练,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测了舰载机全甲板攻击流程。
后勤短板致命暴露
2021年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亚太部署时,尚有2艘驱逐舰+2艘护卫舰护航。而此次“威尔士亲王”号仅配1艘驱逐舰+1艘护卫舰,护航力量缩水50%。当挪威补给舰因故障延误时,整支舰队不得不在印度洋上“饿着肚子”等补给,战斗力瞬间归零。
战略误判代价高昂
英国原计划用航母穿越南海向美国表忠心,但美军“华盛顿”号航母正在中东应对危机,根本无暇支援。而南海周边国家态度明确:菲律宾因英舰未支援黄岩岛争端公开抱怨,马来西亚拒绝提供港口休整。最终,英国国防部内部评估报告承认:“在无美军支援情况下,穿越南海风险等级超出可控范围。 ”
7月4日,卫星影像显示
“威尔士亲王”号正以18节航速远离马六甲海峡。甲板上,那排精心排练的“国安家好”字样早已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匆忙起降的救援直升机,又有2架F-35B因燃油系统故障趴窝。而在香港维多利亚港,山东舰的飞行甲板向公众开放,孩子们摸着歼-15战机的起落架拍照,雷达屏幕上的南海航线平静无波。
哈尔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